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17章 完璧归赵(一) (第2/2页)
“送玉使”,与秦国特使同赴咸阳。 秦王见赵国果然把和氏璧送来,心里高兴,却又有些慌乱。 喜的是欲望满足了,宝贝马上就要到手; 慌的是,因为事前估计赵必定拒绝,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准备。 不过,只要把玉骗到手,别的也无须考虑! 第二天,秦王在章台大宴群臣,举行“受玉”仪式。 大家鱼贯入座后,在喧天的鼓乐声中,“礼宾司长”趾高气扬地宣布: “宣赵使!” 蔺相如捧着包璧的锦袱,恭恭敬敬地缓步走到秦王案前,再拜施礼后,把玉璧献上。 秦王让内侍打开锦袱,只见那玉璧果然是纯白无暇、腻如羊脂,雕镂的花纹,好像自然形成。 不禁赞赏: “真乃稀世之珍也!” 饱看够了,又让内侍拿给群臣传递观赏。 自己则兴高采烈地大讲有关和氏璧的逸事及其珍贵之处,当然都是从玉工那儿贩来的。 但群臣们却要异口同声地奉承: “大王对天下事无不通晓,真够臣等学几辈子的!” 秦王得意地哈哈大笑: “九牛一毛耳!” 大臣们看完,又让送到后殿,给嫔妃美人们开开眼界。 前、后殿只隔一幕,很快便传来女人们惊喜的尖叫声,过了一会儿,内侍空手回报: “燕姬夫人说她留下了。” 秦王大笑: “她也太性急了,告诉她,早晚是她的!” 然后吩咐: “开宴!” 当然也有蔺相如一席。 酒后,秦王命人抬出蜀锦百端、黄金百镒赏给蔺相如,以谢他送玉之辛苦,却绝口不提十五城之事。 燕姬也不把玉璧送回来,秦王明显的要赖账。 这本在意料之中,所以蔺相如并不着急,微笑着告诉秦王: “方才大王只夸这玉的好处,却没注意到上面的一个暇点,是它的一大遗憾。” “什么?它有微瑕?” 秦王大吃一惊: “寡人怎么没看出来?” 又问群臣: “你们发现啦?” 异口同声地回答: “没有!” 蔺相如仍然微笑: “大王,那是因为您太喜爱它了,所以只看到它的光辉而看不到它的瑕疵,甚至把它的缺点也当成优点。 至于大家仅从手中一过就更看不出了,臣也是在途中仔细观察了几天才发现的。” 秦王半信半疑,但蔺相如说的也有道理,便派人从燕姬那儿要回来,再仔细查验,还是看不出来。 蔺相如凌前一步: “请让臣为大王指出。” 秦王便递给他。 不料,蔺相如得璧在手,一个急转身跑到台柱边,把背紧贴在柱上。秦王一惊: “你要干什么?” 蔺相如厉声质问: “大王许诺的条件是以十五城交换,为什么只收璧,不付城?” 秦王狞笑: “你们君臣也太痴了! 一块玉璧就值十五城? 赶快送回来,寡人可以出双倍的价钱,否则让你碎尸万段!” 蔺相如毫不畏惧: “秦失信于赵,臣宁死不交!” 秦王大怒: “连人带璧给我捉来!” 蔺相如高举玉璧,圆睁双目: “谁敢近前一步,我就摔碎玉璧,撞死柱前,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残而无信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