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148章 冷嘲热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48章 冷嘲热讽 (第2/2页)

不敢向他学说朝内的纷争了。
  不出所料,在郭开挑拨离间的作用下,这次“意见分歧”,终于演变成个人恩怨的斗争。
  对秦的策略是攻还是守,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。
  其实,引起这场“斗争”的郭开,对于“攻、守”都没兴趣,他的目的只在于搞垮廉颇。
  “将相和”后,廉颇已看清了郭开的丑恶嘴脸。
  有一次,他又不识时务地挑拨两人的关系,廉颇一怒之下,当着众门客的面把他臭骂一顿,赶出家门。
  但郭开并没有流落街头成为乞丐。
  凭着他这几年串宅门结下的“人缘”,他能在这家混一年,那家吃半载。
  管他什么“上客、下客”,偌大一座邯郸城,在哪儿都能找到“衣食父母”。
  但和青少年时不同,他已不再是只想填饱肚子的“小混混”。
  捞取了一些政治资本后,现在他要寻觅的是向上爬的阶梯。
  “茅屋出公卿,将相宁有种?
  我郭开为什么就得低三下四地活一辈子?”
  在红尘世界里,他相信自己能混出个“人样”来。
  确实,战国时代并不太注意人的家庭出身,很少调查他三代以上的历史和社会关系。
  “重在表现”给各种人的发展都提供了各种条件。
  只要你善于抓住机遇,充分施展自己的“才华”,就有希望走向自己的目标。
  赵奢如日中天,郭开又通过朋友介绍,成为马服君的门客。
  当他嗅出赵奢与廉颇之间有分歧后,觉得时机已到,便施出自己的本领,故伎重演。
  于是赵奢耳中就源源不断地传入廉颇怎么贬低他的言论:
  什么“侥幸取胜”啦;
  “全是许历立功、马服君冒功邀赏、不劳而获”等等。
  无论出自谁口,都记在廉颇名下。
  而且汲取过去的教训,郭开的手法更加纯熟,尽最大可能不把自己牵涉进是非的漩涡。
  遗憾是在赵奢对这些谣言半信半疑之际,乐乘等朝廷重臣竟对中伤廉颇的这些流言蜚语含蓄地做了旁证。
  郭开这类人物最突出的本领就是善于在某些“事实”中掺进大量编造的假话。
  再掌握住人的心理弱点,抓住时机,以被歪曲了的只言片语为依据,突出“假”的部分。
  使之听起来合情合理,再反复传播。
  时间一长,“谎话重复一千遍就会成为真理”的效应便逐步产生作用。
  赵奢是战争中的英雄,但英雄也是人,也不是“完人”,也有弱点。
  尤其是在自认“问心无愧”竟受到诬蔑的情况下,这些弱点就更易于被人利用。
  赵奢与廉颇的裂痕越来越深,对郭开则越来越信任。
  他可以识别许历这样的英才,却看不透郭开这种小人的奸诈。
  并非因他过去聪明现在糊涂,而是主、客观形势起了变化!
  许历为了战争的胜利这一共同目标,不惜冒“违令者斩”的风险进言献策。
  仅对这个勇敢,赵奢对他就已经相当钦佩。
  更何况他的建议既符合战事的需要也适应赵奢的思路,怎能不受到重用?
  相对来说这样的英才较易识别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