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52章 高奏凯歌 (第2/2页)
终究是自己的救命恩人,无论如何,范雎都不能亲眼看着他走进毁灭的深渊。 所以不禁叹口气。 范雎公开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后,曾向秦王坦述了信陵君对自己的援救之恩。 所以秦王能理解这一声叹息: “先生可是顾虑与信陵对敌?” 范雎点点头,但他却不能给秦王留下对信陵君怀有私情的印象。 在那个年代,商鞅不惜用诡计欺骗昔日于己有恩的老友公子卬只是“因公废私”,而不被社会舆论所批评。 但若“因私废公”就要受到严厉的谴责,为世鄙弃。 所以范雎只从“国事角度”来做解释: “臣深知信陵为人,攻大梁必以死相拼,其一人固不畏,然三千门下齐不惜命,却抵得上数万大军,实不可忽视; 而且信陵结交遍天下,各国君相也敬而慕之,危急之时振臂一呼,臣恐怕又激出‘合纵’之势。 以秦之力击一国有余,敌六国则不足,所以‘合纵’至今仍是我们的潜在威胁,而信陵做为侠义之雄已具有这种凝聚力。 臣以为攻魏之前须先解决信陵君。” 秦王垂下眼皮不再看范雎: “先生可同意派大内高手去除掉他?” 范雎摇摇头: “他自己就是百人敌,与师弟辛环合手,千军万马中可纵横自如。 更何况三千门客中藏龙卧虎深不可测,臣恐大王的高手能入而不能返, 大王何不先派人去试探?” 秦王也摇头: “打草惊蛇有害无利。” 忽然又笑了: “其实寡人也敬爱公子是个英雄,不愿伤他,何不交个朋友? 告诉他,攻下大梁,寡人与他平分魏土。” 范雎还是摇头: “他以侠义自居,岂肯卖主求荣? 就是把整个魏国都给他,恐怕也不会同意与大王合作。” 秦王抬起眼睛凝视范雎: “以爱卿之见,莫非这信陵不可屈、魏国不能得吗?” 范雎感觉到在秦王的微笑眼光中隐现着一丝寒意,却承受了秦王的不满,对秦王的质问表示同意: “臣确是认为信陵不能为外力所屈服,必将成为我大秦一统天下的重要障碍。 所以一掌相柄后就派人卧底大梁,通过暗中活动,借安釐王自己的手把他从魏政中消除。 目前他与安釐王的关系日趋紧张,说明我们的计策已产生效果。” 范丞相确是深谋远虑忠心为秦,昭王的心中升起暖意,眉头却皱得更紧: “安釐王废黜信陵君后,他人还在、心不死,会不会继续与我作对?” “到那时他就不可怕了。 安釐王弟、信陵君,握军政大权时可以号令全国、影响诸侯。 一旦废为庶民百姓,一匹夫耳,谁还肯把他当碟菜? 而且无权无势无财后,三千门客必作鸟兽散,堂堂大秦又何须再惧一个魏无忌?” 秦王点点头: “此策稳妥。” 但眉头仍不舒展: “可惜收效太慢,寡人想在有生之年看到江山一统,不愿久等。” 范雎一时语塞,也深深皱起眉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