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71章 纸上谈兵 (第1/2页)
为了表彰冯亭等人的归附之功,平原君宣读赵王之旨: 封冯亭为华阳君。 食邑三万户,仍守上党; 其余将吏守令也各有封赏……” 不料,冯亭竟返身入内不肯接旨,平原君责问原因。冯亭闭门大哭: “臣有三罪是以不能受诏: 为主守地,地失而不能死,一也; 不由主命擅自以地归赵,二也; 卖主之地已得富贵,给赵带来战祸还受赵的封赏,世人不齿,三也。 有此三谴,臣宁死不能受封,只求赵能保护上党军民,则臣将终志于山林矣!” 平原君很受感动: “冯亭果然是不得已而降,心不忘韩,真乃忠义之士也!” 于是传语冯亭: “君的心事圣已明白,但您不任郡守无以安扶上党军民之心,所以还不能辞去守土之责。” 冯亭这才答应留任,但还是不受封,却把封赏的财物尽分给上党军民。 虽然从权达变,仍不失君子之风。 秦王接到报告,气得破口大骂: “黄口小儿也敢欺我?” 范雎也咬了牙: “赵国终是咱们东进的主要敌手,原想灭韩魏让他孤立后再砸碎他。既然他主动挑衅,那就同他决一死战!” 于是派白起挂帅、王龁、王陵为副,统三十万大军,取道上党,再犯赵边。 赵豹对冯亭的看法虽然有失偏激,但所指出的后果却是必然。 白得十七城是个大便宜,随之而来的秦军报复也是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。 但目前赵国兵力只有三十万,还不能全部投放前线。 可以作战的使大劲儿也不过二十万,更重要的是谁去统帅? 讨论会上论争不休,郭开虽然没资格参加,却可以夜进平原府,极力推荐赵奢之子赵括。 在赵府当食客时,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。 要说赵括确不简单,不但世家出身、名将之后,自己的名气也很大。 十七岁朝见赵惠文王,把一部《孙子兵法》倒背如流; 其他军事经典大作也都问一知三; 尤其对赵奢在阏与之战中怎样行军,哪里驻营; 如何设计奇袭北山,抢占至高点夺取主动权,激励士兵奋勇杀敌、终获大胜…… 的全部过程,都能口若悬河地详细复述,其中还解释评点,使听者如历历在目,比亲自参战更能了解战况。 好像听了一部评书,简直是一种享受。 而且他还练得一身好武功,真是舞枪遍体生花、射箭百步穿杨。 惠文王以为神童爱不释手,当即封为将军,留在宫中任太子丹的侍从武官。 如果不是赵奢反对,只怕官位还会更大。 儿子有出息,做父亲的当然高兴。 在兵书战策上,经常刻意指点。 之所以拦阻晋升,只是希望他通过军功换取前程,而不依靠君王的宠爱。 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敬佩尊重,否则官做的再大,也难免被人瞧不起。 就在大家都看好赵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