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侠义_第172章 赵将括母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2章 赵将括母 (第1/2页)

谁不愿自己的儿子飞黄腾达、前程万里、荣宗耀祖、老少沾光?
  但赵括的母亲竟坚决反对任用赵括,慷慨陈词于平原君之前:
  “先夫每言战乃凶事,不可擅动。
  而赵括却看做是建功立业、升官扬名的途径,有轻慢之意,此其一也;
  据先夫考察,赵括虽熟读兵书,却不懂实战。
  纸上谈兵之辈华而不实,不可重用,此其二也。
  为将者待下属:
  爱之如父子、亲之如兄弟、敬之如师友;
  与士卒同甘苦、共患难,纳众议、不专横,生死之际才能同心同德,得其死力。
  妾入赵门以来,先夫经常带到家中让我们弄酒,颇如亲人者,往往数十人;
  称兄道弟,以友相待者何止数百;
  与部下解衣推食、不分彼此,同榻而眠,无贵无贱,更是习以为常,何能论数?
  今闻赵括当官常箕坐高堂,接受朝拜,耀武扬威,呵斥不绝,使下级战战兢兢不敢仰视。
  架子是端足了,但威而不亲,人心不附。
  自以为高,上下隔绝,又怎能与将士亲密无间、同仇敌忾?此其三也!
  一个军人,受命之日则忘其家;临军约束则忘其亲;征鼓一响则忘其身。
  先夫久为将,多立功,所受赏赐都与士卒共享,无一丝一毫入私门;
  赵括寸功未立,获过其父,却尽付妻子。
  每于夜半灯下掐指计算何处田产丰腴、可购若千。
  乃商贾市侩也,
  又怎能统帅士卒舍生忘死地去杀敌?此其四也!
  所以,被你们捧为‘天才’的,先夫却视为庸才,赵国非无人,奈何必以他为将?”
  对赵括的这些缺点,平原君有的不理解,有的更不以为然。
  因为都是彼此同类,但他毕竟老于世故。
  既然赵括的父母都持否定态度,他知道必须慎重。
  不能只听郭开的,便又拜访久已卧床的蔺相如,请他帮忙参谋决策。
  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和利害关系,从长远角度看,蔺相如也同意援韩抗秦的决策。
  但由于得不到别国的支持,赵要做单独抗秦、长期打大仗的思想准备。
  因为秦不仅要报复上党被夺之仇,也将把攻赵视为吞并三晋的关键一战。
  必将倾其全力,非一次胜负能善罢甘休。
  对于任用赵括,蔺相如也表示反对:
  “当年马服君在时也曾一再嘱咐我,绝不可让赵括骤握兵权独挡一面。
  瑟之成曲,须弦松紧适合,而弦的松紧,是由扭转弦柱来调节。
  赵括善读兵书却不善用兵,胶柱鼓瑟,不知合变难担重任。
  依臣之见,可让他当副将,主帅还应用廉颇。”
  平原君皱起眉头:
  “老将军厌战情绪很大,对援救上党态度消极。”
  蔺相如咳了一阵,喘吁吁地说:
  “他不完全是出于厌战,但无论他的观点对错,只要接到命令,还是会以国家为重,绝对服从,尽力迎敌。
  这一点,我了解他。”
  蔺相如的意见具有权威性,得到一致同意。
  廉颇尽管有抵触情绪,但蔺相如知道怎样开导他,一夕之谈就使他欣然就职。
  赵括不仅拒绝当偏将,连任廉颇的副帅都不干,他瞧不起廉颇:
  “那个糟老头子胆小如鼠还能打仗?做他的副将我嫌窝囊!”
  蔑视之中还有怨愤。
  因为听郭开说,父亲就是在廉颇的压抑下抑郁而死。
  最后告诉孝成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